铿锵的锣鼓敲起来
欢快的秧歌扭起来
协税社火根植于“崇信、重义、拼搏、争先”的广大南郑人民,在民间素有“兴与唐、广于宋、盛于明清”之说,以其“雄伟、奇异、惊险、情趣、精美、拼斗”等特点著称,扮妆优美逼真,摆架惊险刺激,精神内涵积极向上,表演内容威武雄壮。古老的高跷、社火民间表演发源于协税镇,2009年6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协税社火高跷”加以保护,2014年末被文化厅授予“2014―2016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2020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单位”。
有多人表演、一人扮俩表演、两人三条腿表演、高跷倒退表演、穿插8字、插花十字及原地打圈表演、高跷舞狮和即兴发挥表演等等。如诸葛布阵令人眼花瞭乱,尤其两人合踩三条腿表演与高跷舞狮,其高难度如似杂技,表演时惊险壮观、妙趣无穷。协税高跷和国内其他兄弟相比,腿子从1.5米至2.5米,踩2.5米高跷不分男女老少,表演技巧、各具特色,可以在街道上行进,广场上表演,舞台上展示。
主要表现在芯子架往往是三五层重叠起来,有十几米高,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小演员像玩高空杂技——叠罗汉似的“悬”在空中。时而间杂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铿锵的锣鼓声,伴着熙熙攘攘左挤右撞的人流,不时上演着摇摇欲坠、“欲掉还在”的有惊无险的一幕,让人既感到刺激,又不由得为匠心独具的社火造型设计和表演功力所折服,逗得人们惊叫声、笑谈声不绝于耳,欢声笑语霎时在古老的街道上漫延开来……
每年农闲的正月,在古朴的协税小镇,人们便乔装打扮,自导自演,拉开社火狂欢的帷幕,弹尽千年历史的风尘。逼仄的街巷,响起了粗犷豪放的锣鼓声。一支华衣锦服、旌旗招展的队伍,逶迤而出。不用问,这,就是协税社火。
每逢游演,古镇锣鼓鞭炮铿锵入耳、热闹非凡,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走上街头,穿过人山人海,找到自己满意的最佳观赏点,观看这场年年都在看的社火表演,好不热闹。狭窄的协税长街人流不息、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到处洋溢着热闹祥和的年味,彰显出魅力无穷的传统文化。
虎在跃,龙在腾。秧歌、舞狮、舞龙穿梭其间,热闹非凡。几百年来,面对生活中的苦涩,岁月中的沧桑,社火,便是协税人唱出的欢快歌谣!那歌谣,就是震天动地的社火!这社火,也成为乡亲们,代代崇敬的图腾。
自古崇尚英雄的协税人,有着梦想成为英雄的朴淳。梦,做的多了,于是他们就踩上高跷,持刀枪,提剑戟,着战衣,擂战鼓,浩浩荡荡在村庄游行。《天砀山》、《打鸾驾》、《串龙珠》……演员、观众,街巷里所有的人,都重新拾起一个个英雄梦想。
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敲打出的是最为熟悉的乡音。一队队古装的高跷,走来的是历史文化的传承。社火表演,有武有文。武打是模仿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故事,行进中情景再现;文戏,在欢快的秧歌扭摆中,揉进了汉山樵歌的余韵。
协税社火历经千年,长久不衰,彰显了南郑人民乐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风貌,也形成了传承优秀文化的良好机制和传统,为推动南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
来源:南郑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