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被誉为鸟中“东方宝石”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81年,在陕西汉中洋县发现时仅孤羽7只
经过科学保护
现如今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达10000余只
野生种群栖息地面积
由不足 5 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
受危等级由极危调整为濒危
这份令人瞩目的生态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12月3日11:00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5G新媒体平台
央视频推出的
《从孤羽七只到万鹮翱翔
——牧鹮 42 年背后的“中国方案”》
直播特别节目
将带您走进
朱鹮的故乡——陕西汉中洋县
探寻关于朱鹮的故事
总台主持人张静和小鹿姐姐
面试保护朱鹮的
“一日志愿者”和“一日巡护员”
她们能否成功应聘?
朱鹮保护工作的背后
都有哪些“秘密法宝”呢?
一起来揭秘~
精准“鹮”保 的人工智慧
朱鹮的繁育和保护
离不开护鹮人的精心呵护
在朱鹮饲养繁育中心
护鹮人会对朱鹮进行饲养观察记录
分析朱鹮的生长状况
孵化育幼过程中
他们控制温度和湿度
并24小时监测,甚至辅助孵化过程
出生后的朱鹮宝宝需要特殊的照顾
护鹮人不间断地采用滴灌喂水
时刻记录喝水时间与水量
对待每只朱鹮如婴儿般细心
尽心尽力为朱鹮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人工饲养的目标是为了增加朱鹮种群数量
进而反哺野外朱鹮种群
让其重现历史分布地
自由地翱翔在东亚地区上空
同时,也可以让每一位到朱鹮饲养繁育中心的来访者
看得见朱鹮、听得见保护朱鹮的故事
了解朱鹮科普知识和种群复壮的艰辛历程
全面野外保护
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除了人工饲养方面
洋县对朱鹮的野外保护工作也十分全面
管理局对朱鹮巢树和夜宿树进行编号挂牌管理
与当地村民签订保护协议
并通过政策扶持和生态补偿措施加强保护
严禁采伐朱鹮巢区和夜宿地林木
禁止在相关地区砍柴、放牧,以及使用化肥农药
针对朱鹮最重要的栖息地水田和天然湿地
不施农药化肥,恢复冬水田、疏通渠道
修复天然湿地、封山育林、种植树木
并对因保护工作给当地群众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
为解决朱鹮繁殖期食物需求和冬季食物短缺问题
每年在觅食地开展人工投食
提高其繁殖成功率和幼鸟成活率
此外,保护区还加强野外巡查保护力度
精细化管理冬水田、引源蓄水
开展人工投食,改善冬季生存条件
提高朱鹮的存活能力
同时开展科学监测
严密监控朱鹮及伴生鸟类生存安全
并积极开展野生朱鹮的救助治疗
朱鹮之原 有机洋县
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
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起点
也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
作为野生朱鹮种群的发现地
洋县通过一系列生态措施
使得种群数量增加
并通过发展有机产业,经济得到提升
增进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写了美好画卷
洋县因朱鹮而闻名
朱鹮也因洋县而焕发生机
40多年来的护鹮历程
洋县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
与资源环境友好发展的共赢道路
作为友好的“使者”
朱鹮怀揣着陕西的期许
在祖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
自由翱翔,繁衍生息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央视频
12月3日11:00
锁定《从孤羽七只到万鹮翱翔
——牧鹮 42 年背后的“中国方案”》
央视频直播间
观看直播
还有机会赢取央视频文创好礼!
来源: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