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一天,宗营镇范寨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日本客人,他们穿着笔直的西服,说着一口当地人听不懂的语言,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他们在和村民了解情况的时候,多次提到了“马家祠堂”这个地点。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前后有两批合计二十多名日本学者来过宗营镇范寨村调查马家祠堂,当时还拍摄了专题纪录片。那么马家祠堂究竟有何魅力,使得日本学者三番两次来到中国内地这个相对偏僻不知名的小村子进行探秘呢?他们又是在找寻什么东西呢?
故事还得从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并在汉中储放达六、七个月开始说起。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有辽、金、元、明、清五代的“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华”故宫文物精品。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短短数月之间,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北平局势随之骤然紧张起来,为此北平文化界当即联电国民党中央,指称利害得失,要求迅速将珍藏国宝迁运后方。
1933年1月1日,日军继续制造事端,进犯山海关,在此紧急关头,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密电故宫博物馆即刻遣送文物赴上海。1933年1月7日故宫理事会决议,遵从中央命令,确定文物南迁。1937年鉴于战火燃向苏沪地区,国民党结合古今中外之经验,战时文物储迁宜散不宜聚,分三路转移到重庆和四川地区。据当时的报纸记载:“首批180箱转迁运至贵州安顺某窑洞内;第2批由英国商轮两艘溯江至汉口,过三峡到重庆;陆路则经徐州、郑州、西安、宝鸡、汉中、成都,存放在峨眉县大佛寺和武庙”。
1937年11月故宫文物抵达宝鸡后,潼关的局势又开始紧张起来,于是这批文物又准备向汉中方向开始转移。1938年1月初,那志良、吴玉璋等三人前往汉中寻觅储存文物的地方,时任汉中专员的张笃伦建议:“专员公署的对面是文庙,现在是民众教育馆,可以让出来。”“这个地方如果不够用,汉中城内是找不到地方了,可以到褒城县的宗营镇去想办法,那里有几个祠堂可以借用,我马上通知那个镇长。”那志良、吴玉璋等一行人实地查看后决定将汉中文庙及褒城的张寨大庙和马家祠堂、范氏祠堂,作为存放故宫文物之地。当时从宝鸡到汉中,只能用卡车运输,一卡车装20箱,需要往返300多次,路上整整费时48天才把7000箱文物运抵汉中,主要存放在汉中文庙及褒城县宗营镇镇的马家祠堂、范氏祠堂(遗址均在宗营镇范寨村内)及张寨大庙四个地方。
马家祠堂、范氏祠堂是当时两家大姓人家修建祭祀祖先的场所,拥有较多的房间,比较空旷。
据有关资料显示,马家祠堂始建于明代,在明朝末年马家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叫做马明禄,他是进士出身,明末担任过扬州知府,后与史可法在扬州抵御清兵而战死扬州。正是由于他的原因,马家祠堂的规模后来不断扩大,前后三进三出,二十余间房子,大门外竖了两根一丈八尺高的“三斗四节”旗杆石。旗杆石,也叫”功名石”,它们是明、清时代乃至更早些时候科举制度的标志和产物。
在那个时代,每当乡试(考举人)和会试(考进士)放榜后,一些宗族村落若有子弟中试及第的,都会在宗祠前竖立旗杆,这是封建社会科举功名的象征。这种行为的作用主要是科举及第的个人取得一定功名后,其社会地位提高,花钱竖立旗杆,以光耀门楣、彰显身份; 科举及第者宗族以中试者为荣,旗杆竖立后,作为本宗后人的学习榜样,激励他们发奋读书进取,科考做官,光宗耀祖。
当然,也有因人、因时、因势而异的情况,即部分及第者因贫困潦倒,无力出资或是本宗族实力不强的,就没有能力竖立这种旗杆石。因此,能看到这种旗杆石的地方,大多是人丁兴旺、财力雄厚、英才辈出的大村落或贵族大富户;尤其是其中的”豪门巨户”,可以很”任性”地把旗杆做得又高又大!当然对于旗杆石的棋斗有着明确的等级,当时如果考中状元,方可以立起三斗旗杆。
马家祠堂旗杆石是三斗旗杆,可以说明当时马家有人考中了状元,可见当时马家在当地的声望和实力。据现任范寨村党支部书记马启新说:“当时全村只有两口吃水水井,一口是马家人打的,一口是范家人打的。”
根据范寨村老人回忆,马家祠堂是两间大院,有厅房、厢房16间,全是青瓷大碗房,雕花门窗,有大柏树几十颗,一颗大桂树,整个院落笼罩在古柏苍松之间。1938年故宫文物存放在马家祠堂的时候,范寨人马仲山已21岁,加之他读过几年书,对那个时候的事情记忆犹新。
由于祠堂房多又宽敞,存放的文物也多(总计1187箱),当时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其中有位文物专家名梁廷炜,人们都称他为“库长”,后来才知道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清廷如意馆的画师,皆攻于山水花鸟,现在故宫还藏有他们的作品,与他同来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三个儿子,自家做饭。
祠堂前院驻有一个宪兵排长叫吴一飞,在院内站岗的是预备30师士兵,马仲山的父亲是当年的乡村医生,有些文化,梁廷炜和吴一飞经常到他家与其父聊天,才知道存放的是故宫博物馆的文物。范寨人范明德在生前回忆:“军车车队是白天到达范寨的,车上的士兵被分为两拨,一部分建立了警戒线,另一部分负责看管民工搬运文物……..箱子不是很重,外面围着三、四条钢片,根本看不到里面放了什么。
故宫文物在马家祠堂存放六、七个月之后,于1938年底方才运往成都。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批文物集中到了重庆,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这批文物也随之被运往台湾,后来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主体。
故事又回到开篇,据村民说,其实这些日本学者是听闻当年故宫文物在马家祠堂存放过,而有可能会遗漏几件珍贵的文物,因此这些日本学者才多次到村中寻宝,当然他们寻宝是没有任何结果的。因为这些珍贵的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是当年我们先辈用生命和热血保护的中国文化之魂,它将永远流淌在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血液当中!
(文稿作者:白进飞)
来源:魅力宗营,汉中发布